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物流文化节搭台——京津冀三地高校探讨物流人才协同培养新模式

平凡不过的一天。但因这一天的谐音和“物流”两字刚好相同,因此被北京物资学院选中,成为一年一度的物流文化节的开幕之日。  

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6日,都成为北京物资学院师生的大日子。在这一天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共同感受物流的魅力。  

今年,物流文化节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与往届相比,今年的物流文化节除了活动设置更加丰富多样之外,辐射和影响的范围也从北京物资学院以及北京的相关高校扩展到了天津和河北的一些兄弟院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之际,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将一个校园文化活动,共同升级为了京津冀物流文化节。  

在这个覆盖更广、影响力更大的平台上,三地高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师生汇聚在一起,共同感受和传播物流文化和知识,体验物流实践过程,同时也和众多的物流专家和企业人士“亲密接触”,就如何进行物流人才的供需对接,如何更好地  

培养物流适应性人才,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  

搭建合作平台

记者在本届物流文化节开幕式的现场看到,除了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北京高校的师生外,来自燕京理工学院、邯郸学院、天津农学院等高校的师生也远道而来,共同来赴这场物流文化的饕餮盛宴。  

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李石柱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展示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光明未来。本届物流文化节以“京津冀物流文化”为主题,旨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强京津冀高校之间的交流,推进京津冀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京津冀物流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合人才。  

“京津冀地区的高校、企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因此,今年的物流文化节不仅是北京物资学院物流文化节发展中的一个突破,也将成为京津冀高校物流文化、物流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新起点。”他强调。  

事实上,这种三地高校、企业间的交流和融合,在本届物流文化节的各个环节、细节当中都可窥见端倪。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崔文勇就告诉记者,在本届物流文化节上,燕京理工学院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合作方。文化节上的一个重头戏———物流企业经营模拟大赛决赛就由他们学校承办。比赛期间,来自京津冀10所高校的20支代表队共120人通过网络远程,异地同时参加。“这种模式给高校间的教育教学合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崔文勇说。  

学生深入交流

作为一场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无疑是物流文化节上的绝对主角,各色的活动几乎都围绕着他们的需求和需要展开。而今年,由于有了河北、天津两地学生的“加盟”,京津冀三地的学生也得以有机会,通过灯谜、真情卡片慢递、跳蚤市场、物流拣选大赛、巅峰职场达人秀、物流专家面对面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来加深了解、深入交流。  

小张是燕京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三的学生。5月6日一大早,她就和班里的几十位同学一起跟随老师,坐上了从燕郊开往北京的大巴车。在到达北京物资学院之后,一系列的现场活动让她和同学们应接不暇。  

记者见到小张时,她刚和同学参加完物流拣选大赛。正在赛场边上观摩其他队伍的比赛。“拣选是我们物流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但是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更多的都是理论知识,像这样模拟企业真实库区环境,而且按照实  

际工作过程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她告诉记者,虽然比赛的时间很短,但是通过参与此次比赛,她和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地牛等物流常用设备的使用,而且也是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一次检验。  

正在交谈的时候,现场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原来又有一支队伍凭借出色的表现刷新了比赛记录。小张说,平时都是和本校、本专业的同学竞争,这次来参加物流节,也有机会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交流。“通过和他们的pk,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少的差距。马上就要大四了,还剩下一年就毕业了,得抓紧时间提升自己才行。”  

而抱着和小张同样想法的同学并不在少数。一位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同学也坦言,因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不同学校肯定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跟外校同学的交流,也能增长见识,同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对自己下一步的  

学习和就业都很有帮助。  

资源经验共享

作为国内最早开办物流专业的院校,北京物资学院一直以来在物流教育教学上都颇有一套。尤其是在不少院校都很头疼的校企合作方面,北京物资学院通过与众多企业的长期合作,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企业资源,同时也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模式和做法。  

而借助物流文化节这一平台,他们也希望能够向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于是,物流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校企合作交流会,北京物资学院也向其他的院校敞开了大门。在会上,他们不仅向企业郑重地推介这些院校,而且毫不吝惜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就坦言,由于开办物流专业的时间不长,所以他们在校企合作方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北京物资学院搭建的这个平台,使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和这么多的物流企业面对面的交流。“说实话,企业对  

于人才的很多要求,我们之前都没想到。这次听到了企业的心声,也利于我们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她坦言,这次也带着学生有备而来,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同时解决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习的问题。  

对此,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张旭凤真诚地表示,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已经有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大平台。这意味着北京物资学院有责任在物流人才培养  

和物流实践教学方面,把前期进行的一些成果跟兄弟院校进行分享和共享。  

“过去,在教学和校企合作上,很多时候都是以‘一家一户’的模式进行。而今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院校和企业也应该携起手来,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培养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张旭凤满怀期待地说。  

 

来源:《现代物流报》2015年5月12日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