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来源:外语学院 | 发布时间:2020-03-22 | 浏览量: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部教师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和部分研究生英语的基础教学任务。她们主动挖掘基础课程中所蕴含的价值与精神元素,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深藏于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在教学理念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注重培养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引导学生明是非、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在教学内容上精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教材里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搜集大量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实事作为补充。在教学方法上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在本学期的网课教学中用疫情相关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传递给学生迎难而上、勇敢担当的精神。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中穿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思政内容,补充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郭亚丽老师在读写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了深圳学生刘洁的视频演讲“We are all fighters”,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己准备的ppt,介绍视频背景、语言知识点、个人感悟及分享;另一部分学生用配音练习的形式展示自己对于抗疫工作的理解。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展示亮点,总结小组感悟。启发学生互相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正面看待此次疫情,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捍卫民族尊严。
![](/__local/0/C7/03/51BA9EC1E24D31E669449C922CB_A4B2997E_1AEEE.png)
黄爽老师在大学英语(四)第二单元的课程导入环节中,引用孔子对自己人生各阶段的描述,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积极规划未来,达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__local/7/34/1A/38FA93189B9E5B8470C3EAC8E03_7F4D71DF_16588.png)
马卓老师从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忘我、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出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是抗击疫情的战士吗”?她通过课堂直播和布置慕课平台作业的方法,搜集学生的优秀作业并在全班分享。她推荐学生们阅读《战“疫”正前方:贾佳战地日记》。贾佳是辽宁沈阳支援湖北武汉重症科的一名医生,虽然没有绚丽的文笔,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日记中表达出的正能量慰藉了许多读者的心。
![](/__local/B/8A/3A/124D49DF78C39EDC6C3F0BA8D6A_49733259_BD63.png)
潘爱琳老师在大学英语(二)的读写课程中,先介绍了与新冠病毒和防治有关的词汇,然后组织学生开展翻译练习。在写作技巧部分,她用抗疫工作的句子做例子,将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__local/D/7C/D7/0E6BA87DBDF8ADEFC52DF792D0E_0CD13E5E_DB38.png)
![](/__local/1/06/BC/7B1468FFF1FE83E621F976F0429_2BCFCB3D_C7B8.png)
杨倩倩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其次要引导青年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培养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她在大学英语(二)第二单元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 《人文学科,过时了吗》的先导课中,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核心单词“humanities”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并了解人文学科就是人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艺术”,乃至含有人道主义内容并运用人道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思考问题: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having th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随后再进一步提出:How are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stitu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US? 最后布置小组同学做课后任务——对比中美高校人学学科的设置与差异,并探讨差异存在原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锻炼了对比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内化了制度自信。
![](/__local/F/D6/DF/149067122540F6126E037B5A05D_9E61E52E_2726.png)
![](/__local/C/56/CC/3633D191727C917F613F1224BB9_A336C34A_503F.png)
穆育枫老师认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生硬强加的显性化、标签化,而要找好切入点,自然地融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一种柔和而坚定的力量滋养学生的心灵。如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诗意表达,“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穆老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把思政元素中的“国家层面”内容分成“传统”与“现代”两部分。因为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短文翻译-中译英”练习,涉及书法、刺绣、传统节日、丝绸之路等许多传统文化内容,所以穆老师在讲解翻译技巧与表达的同时,穿插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CCTV-News网站上找英语时事新闻,在微博上关注英语相关的热点话题,在训练阅读与翻译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国家大事,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鼓励学生昂扬奋进,彰显时代精神。
![](/__local/1/FA/9A/C16DF9133F5608FEF11EBE001D4_8AAC8536_AF1E.png)
教授研究生基础课——综合英语的谢桂梅老师将课程思政体现在她的课程设计行动中,体现在教师和同学们的每一句沟通和举例中,体现在中外对比后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所支撑的温情勉励中。谢老师班里有一位黄传强同学,他在陪母亲住院的过程中按时上课,各种活动和练习都没有拉下,他同时还在当地义务做交通值守。谢老师用他的例子阐释课文的主题“beauty”,“Mr. Hung takes the credit of beauty because of his service in helping fight the Covid-19.” 大家不仅对“take the credit of”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beauty赋予了这个时刻的内涵。正如谢老师所说“Action dominates my class”,要用行动主导课堂教学,更要以一颗真诚的心,以坚定的行动,引导学生的行动,
![](/__local/A/43/2F/D3808CEF9C38E53AD6199C2BD41_5484BB7B_4BC7.png)
通过四周的网络课程教学,大学英语教研部的老师们逐渐掌握了教学规律,她们耐心细致地传授知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知识中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到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们在居家学习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每一份思政元素的设计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广阔前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如同点点星光一定会照亮育人育才目标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