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课改先锋】为企业和学生量身打造一门“专业课”——温卫娟老师谈《物流规划》课程改革

2012年9月,由我校和中都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开办的订单班“中都物流经理班”正式开班,为企业订单班的学生特意开设的《物流规划》课也随之启动。订单班课程开设至今已到第三个年头,这门为其量身打造的《物流规划》课,将会为校企联合提供怎样的探索呢?本报记者采访了课程负责老师之一温卫娟。

独具特色课程,贴近实际《物流规划》作为中都经理物流班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汽车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零配件RDC建设规划等内容。

《物流规划》建设过程中,为将课堂知识内容安排与订单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满足企业订单化的需要,温卫娟等老师围绕课程设计展开了深入的开拓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围绕中都企业对汽车物流人才的知识需求进行课程安排,这是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为此,课程老师们对中都企业涉及课程领域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他们先后数十次到位于北京顺义的中都物流公司,了解生产物流及整车物流运作等情况,还奔赴中都物流公司株洲分公司,全面了解中都在株洲的物流运作,为《物流规划》课程实践内容设计提供素材。

订单式课程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实训。《物流规划》课程除了专业知识讲解外,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案例分析、实训设计和学生的参与,通过让学生完成中都企业的实训设计来锻炼学生的实例分析能力。此外,《物流规划》课程,有一部分由中都企业人员来校授课,他们也会带来企业的最新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订单式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两届中都物流班的学生多则十多人,少则七八人,小规模的教学让老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内容。

特色课程成型,探索前行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订单式课程的内容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

温老师说,资料收集给授课老师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由于汽车物流是物流专业一个新的方向,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借鉴,需查阅大量的资料及文献。同时,为让学生开拓视野,老师们必须时刻进行案例的更新。在正式上课前,老师们每周要加入最新的汽车行业资讯,并对课件进行补充。同时,课后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进一步完善课件,并完成相关的教案材料的编写。

作为为企业设计的课程,《物流规划》从始至终接受着企业方的“检验”。从课程大纲的撰写到课件的制作,从课程实训设计到考试出题,甚至于PPT课程模板设计,授课老师都需要和中都物流公司交流沟通,不断地修改,课程建设在这种“磨合”中不断趋于完善。

虽然是为中都物流公司设计的课程,但实际的授课内容却不能局限于此。温老师说,在平时的讲课中也会分析安吉、宝马等大型汽车公司的相关案例,教授学生先进的物流模式和管理运营模式,“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与实际接轨。”当然,在此过程中,老师自身也必须不断“充电”。有时,老师们对实际的公司构架不熟悉时,也会找中都物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咨询学习,或者通过挂职锻炼的机会吸收相关企业的知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改革,迸发活力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理论知识储备较多,而实践经验匮乏。而中都经理班的教学模式在此方面有了新突破。

在校企联合教学中,中都物流经理班的学生们将会接触到各种实际案例,不但增长了见识,也学习了相关经验和具体处理事情的方法。而且,在大三暑假,初选进入该班的学生们会被安排到公司实习一段时间,了解公司的运作流程,再带着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回到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课程中,同学们还会在老师带领下,共同完成企业案例设计,这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需求,学生毕业时完全可以达到企业的上岗要求,而不用再经过培训就能直接投入工作。

对于授课老师而言,订单式课程的开设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由于订单式课程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老师们在课程的创作过程中花费了很大的心力。温老师说,随着课程资料的积累,他们将尝试着编写出一套与课程配套的教材出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的推广。同时,课程也让老师们认识到:必须到企业“接地气”。要讲授好课程,他们还应该加强汽车物流方面企业的实践,从而让培养的学生可以无限接近物流企业的需求。(校报记者 刘宝辉、杨雯静、王晓冬)

来源:《北京物资学院报》2014年6月15日277期2版

链接:http://bw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04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