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物院 >> 正文

【现代教育报】“二本”毕业生成“香饽饽”

在多数大学生和往年一样依然遭遇就业难的“寒流”时,北京物资学院的几十名大四学生却已安然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开始了愉快的实习之旅,这所“二本”院校毕业生却何以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经理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像于文骐这样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上手很快,他们的收入也要远高于其他同期毕业生。”北京中都物流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永青这样介绍该公司的这类员工。

于文骐是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3届毕业生,是学校和中都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中都物流经理班学员,现就职于中都物流公司,负责售后物流管理工作。和其他同时来这家公司就职的大学毕业生不同,于文骐不仅收入要高很多,而且他在就业时也省去了其他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所必然经历的艰辛和曲折。

杨永青介绍,该经理班面向物流学院所有大三学生招生,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由中都公司进行初选,经过约两个月的企业实习后确定最终学员,并给予入学奖学金。大四上半学期开课,学员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经考试合格后由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进入企业实习及就业阶段。

据介绍,中都物流经理班首批19名实习生中,共有14名学生在该公司相应岗位实现就业,目前都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第二期经理班的学生蔺继翻如今正在该公司实习,他表示,“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提前半年不‘啃老’,现在还没毕业,已经可以养活自己甚至补贴家用了!”

第二期经理班另一名学员张照宇如今正也在该公司实习,谈起在经理班学习的感受时,这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表示,这里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岗位实习,针对自己的不足,回过头来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现在已能熟练完成自己岗位的工作了。”

“一来二去”实现校企有效融合

这样的经理班是北京物资学院校企联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走向纵深化的一种探索。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通过“一来二去”产学研用的模式,实现了师生和用人单位双双满意。

“一来”,即邀请知名专家、企业家来校开办讲座、担任兼职教师。“二去”,即组织本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进而带动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最终顺利实现就业。两年多来,该校已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到校开办讲座、担任兼职教师;共有82名青年教师向学校提交了挂职申请,占全校年轻教师的近三分之一。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李石柱表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和高校两种不同的运行体制所造成的,大学里学生上课、考试,教师搞科研,企业则是生产、销售、管理,二者有效融通很不够。“大学和企业要实现有效结合,就一定要找到连接两方运行的桥梁和纽带,‘一来二去’正是我们实现校企有效联合的初步形式。”

“走出去”的教师则用“双赢”来概括自己的收获。王少波老师是该校第一批赴企业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之一,这名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副教授在他所挂职的民营企业里,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理论支持,他不仅为这家民营公司建章立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还帮助这家从未召开过职代会的民营企业筹建了首次职代会。“有了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再回到课堂上,讲解会更生动,更容易为学生理解。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可以与我们合作搞项目、申报科研课题,实现‘双赢’。”

据李石柱介绍,该校从2013年开始在全校教师中推开赴企业挂职锻炼,并为“走出去”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自己能“融进”企业;其次要能把学生带进企业;再次能和企业共同申请政府项目或科研课题;最后要能从企业争取来科研经费。学校还将挂职经历列入45岁以内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一来二去”实施后,该校近几年学生签约率一直居高,2013年签约率为80%。而由该校所做的一项近几年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13.7%的学生对就业岗位“非常满意”,51.1%的学生表示“满意”。

文/本报记者苏金柱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14-04-09

链接: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4/04/09/A09/story/133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