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光明日报】行业院校:让“特色”成为“不可替代”

李石柱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7日14 版)

编者按

是不是只有综合性大学才能成为“名校”?非综合性的大学如何在生源全球争夺的背景下走向“世界一流”?这是现实中摆在中国众多行业性大学和地方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高水平有特色”经常被强调,似乎正说明了同质化仍然是中国大学走不出的迷宫。如何形成特色?如何让特色成长为“一流”?很多学校仍然在探索的路上。本文作者以行业性地方院校北京物资学院为例,思考“小”院校如何走出大气魄之路。欢迎读者共同分析探讨。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竞相朝着“高大全”建设目标迈进,“趋同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局。不是重点、不是名校的行业性高校如何发展才能“突围”?如何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学?

行业性高校也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一流大学

行业性大学是建国后工业化发展的产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类高校已成为我国各类产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就综合实力而言,这类高校虽然与一流综合性大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相关行业和学科领域却具有明显优势,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切实担负起相关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北京物资学院1980年建校,是国内唯一、国际为数不多的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它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而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作为行业性高校在流通领域的代表,全国物流管理学科的开拓者、奠基者,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和流通特色主要体现在:初步形成了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学科群,教学体系相对完善。大量毕业生成为学校与行业紧密联系的基础。三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大部分在物流与流通领域及相关领域(如商贸、期货、金融等)工作,一部分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精英骨干,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赞誉。在物流与流通及相关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物流和流通相关学科为特色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行业快速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专门人才。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引起物流和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为以物流与流通为特色的北京物资学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成为真正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学院在思考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立地”“顶天”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步骤。第一步“立地”,即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建立起产学研用的合作机制,通过开放合作强化与相关行业的结合;第二步“顶天”,即通过国际合作、校际合作、人才引进等途径,重点围绕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大幅提升办学水平,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达到一个新高度。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使学校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立地:让行业“根系”扎得更深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行业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在行业的“根系”很深,要让这种“根系”更深、更牢固。北京物资学院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通州区政府(该学院所在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全国商务系统和证券期货系统五个方面都展开深度合作。成立并有效运作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研究院下设若干研究所,将项目申请职能并入现代物流产业研究院。先后成立南方物流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整合集中优势资源,突显学科专业特色,开拓对外合作空间。为推进产学研结合,聘请优秀企业家来校任兼职导师,派出教师、学生到中关村企业挂职、采写教学案例,形成“一来二去”的交往模式。学校先后邀请100名中关村企业家来校交流座谈,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研究生导师,组织30余名青年教师到中关村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使教师在实际岗位历练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科研的前瞻性和成果转化的可行性,派出一批学生“走进中关村,学做创新创业人”,目的是锻造具有物院特色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先后成立以科技金融、流通秩序管理、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为主题的4个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新成立的物流统计研究所、农业与食品物流研究所,重组的物流技术工程中心,邀请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专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中关村30余家企业组成中关村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联盟;举办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劳动科学论坛、期货论坛、商贸论坛、流通法论坛等学术研讨会。这五种形式有力推进了政产学研用交流合作。

顶天:让“特色”成为“不可替代”

 “特色”如何上水平,成为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实际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高水平和特色是统一的,即高水平要体现在特色上。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应该是在特色上实现高水平。北京物资学院作为国内唯一的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这种高水平就应该是国内一流甚至是国内领先。当然,特色发展必须处理好特色与一般的关系,努力做到一般对特色有效支撑和协调发展。

首先是每一个特色学科专业和方向都要制定建设方案。并且每一个特色学科专业和方向都要与业界结合,做到“落地”。在此基础上,加强人才引进,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推进国际合作,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专业的活力。

2012年经过一年的实践,学院走出了较为封闭的办学状态,初步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自信心,激发了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热情,为学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的探索是让每一项工作都更进一步,让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不断凸显出来。

(作者系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

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14 版)

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04/17/nw.D110000gmrb_20130417_4-1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