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部):
根据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物院发〔2021〕31号)(以下称“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现启动2024年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现将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原则
贯彻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基本精神和发展思路,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鼓励围绕我校优势学科的培育、特色研究方向的凝练展开创新性研究,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和开展协同研究的能力,促进我校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
二、申报要求
1.校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注重考察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及创新潜力,所在学院(部)认真签署推荐意见。
2.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构思,有明确的研究方向、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实践应用价值。学校优先资助《指南》列出的选题。
3.《申请书》撰写规范。
4.根据《北京物资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物院发〔2021〕50号)(以下称“经费管理办法”)合理编制预算。
5.申请人年龄要求为40周岁以下(1983年9月25日以后出生)。
6.2023年度新入职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任教师均需进行申报,其他符合条件且没有在研校级项目的教师可申报。
7.获得过校级青年基金资助的老师不可申报。
三、申报流程
2023年10月18日中午12:00前,各学院(部)汇总后,将《申请书》纸质版1式5份、《申报汇总表》1份,报送崇德楼415室,电子版发送至kyxm@bwu.edu.cn,逾期不予受理。
各学院(部)汇总的电子版文件夹以“2024年度校级青年基金+学院(部)名称”,申请项目以word文件提交,并以“申报人姓名+申报书”命名。
学校将根据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组织评审。
四、项目经费
项目总经费一般为5万元,分四次拨付项目经费。
第一次经费拨付时间为立项后,拨款经费为0.5万元,经费执行周期至2023年度财务报销停止日,剩余经费学校收回。
第二次经费拨付时间为2024年3月,拨款经费为1.5万元,经费执行周期为2024年度财务报销停止日,剩余经费学校收回。
第三次经费拨付时间为第一次年度检查后,拨款经费为2万元,经费执行周期为2025年度财务报销停止日,剩余经费学校收回。
第四次经费拨付时间为第二次年度检查后,拨款经费为1万元,经费执行周期为2026年度财务报销停止日,剩余经费学校收回。
五、注意事项
1.获得相关领域国家级立项,可直接认定通过结项,不需要参加结项评审,但仍需按要求提交申请书中的研究报告等结项材料。
2.本项目的结项成果需标注“北京物资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并只能本校级项目使用,不能作为校级其它项目的结项成果。
3.申请书论证部分、年度检查研究成果和结项验收成果材料,科研处负责查重,查重率不得高于15%。
六、工作要求
1.各学院(部)学术委员会,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务必做好本次评审工作。
2.各学院(部),务必组织好本次申报工作,带领项目申请人认真学习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
3.各学院(部)、各学科务必做好本次辅导工作,切实提升申报质量。
科研处
2023.9.20
2024年校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支撑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校内重点学科发展,致力于在供应链安全、区域物流系统优化、数字经济、双碳研究、自贸区建设、期货研究、首都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特制定本指南。具体如下:
1.面向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
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任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面向数字经济、超大城市治理、智慧物流、服务业对外开放等科研主战场,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三平台”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等,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双碳研究、期货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航空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业对外开放、新型消费圈建设、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等。
2.面向城市副中心(通州)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面向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等城市副中心治理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大运河文化、区域流通体系建设等科研主战场,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高精尖”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社会治理现代化、科技赋能治理创新、大运河文化、“两区”政策设计、区域物流系统优化、智慧交通、法治政府建设、审计监督、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
3.面向物流、流通产业发展新需求
依据《“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向现代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等科研主战场,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中的等方面的物流与流通问题,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供应链安全、绿色低碳、无人化物流、特种物流、区域物流优化、保供体系建设及北京“四个中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
(1)无人化物流研究方向
聚焦智慧物流配送关键领域,研究地空协同和多机协作的无人物流配送问题,应急环境下人力运送货物作业助力需求,开展便携式搬运助力装备的人机交互与协同控制方法等,推进灾后救援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物流发展水平。
(2)大件物流研究方向
围绕京津冀大件物流跨区域通道线路设计、大件运输方案设计、关键场景安全与风险防范、大件车组安全稳定运输计算机仿真模拟及可视化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大件运输等开展研究,提高大件运输效能和安全水平。
(3)大宗商品流通关键技术
聚焦大宗商品稳价保供关键理论和方法问题开展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商品期货风险管理方法研究,本土化采购理论体系建设与定制化采购决策优化方法研究,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研究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研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