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新 |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1-12-19 | 浏览量:
“今年新招的一个大学生8月1日到岗,15日竟然就要离职。公司刚刚给他办完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部手续。说实话,单位缴的住房公积金比他工资都多。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离职,就意味着还要重新招人。”富士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周洁芸日前向记者抱怨。
从去年开始,就业形势回暖。工作好找了,可选择的机会多了,带来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是高校毕业生毁约率猛增。南京市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7月1日至今,已有6891人在网上打印接收函,而在此期间有642人办理改签手续,毁约率达10%。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说,如果毕业生毁约后离开南京到外地工作,即使毕业生不到该中心办手续也能在外地顺利办理接收。也就是说,实际上毕业生的毁约率更高。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张涛介绍说,高校在发给毕业生“三方协议”时,都会反复提醒毕业生签约一定要慎重。而记者调查到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毕业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先签个工作垫底,以后找到更好的再换。仅大四一年,更换东家的可能性就很大。当然,一份好工作,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很重要,有可能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良禽择木而栖”似乎也无可厚非。
从毕业生角度看,毁约是一种个人行为。薪资的高低,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让毕业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而毁约成为了解决矛盾的最后手段。
但对大学生这个就业群体来说,频繁毁约产生的后果却很严重。南京市测绘勘探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刘嫣红坦言,在招聘中,经常碰到有毕业生承认自己需要先毁约才能重新签约。对于这些毕业生,心里总有“疙瘩”:今天和别人毁约,明天也容易和我们单位毁约。毕业生频繁毁约,影响最大的,是其所在高校。用人单位很容易留下这个学校学生不诚信的恶劣印象,从而在新一年招聘计划中对选择的高校有所调整。而这种不好的印象一旦形成,短期内很难改变。
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韩志忠告诉记者,最近中心对全省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不少毕业生并不清楚签订就业协议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成熟的心智促使他们产生“就业协议即使毁了也可以再签”的想法。其实,即使“先就业再择业”也需要认真规划。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特长等均千差万别,所选择的职业道路也各不相同,大学生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去找明确的职业定位,然后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频繁毁约的现象。(记者 吕妍)
来源: 新华日报 201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