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他们因爱心而聚

出镜人物:

姓名:杨洪璋

年龄:78岁

岗位:北京物资学院关工委副主任

爱心图

致敬人物:杨洪璋和他的伙伴们

他们因爱心而聚,15年的捐款捐物,帮助数百位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完成学业。

本报记者 任敏     

老杨的手机,比鼠标还小,是老式摩托罗拉翻盖手机。他不会用微信,但不妨碍他的身旁有个“朋友圈”——一群因爱心相聚的伙伴们。     

78岁的杨洪璋是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2000年以来,他150次往返于通州和河北万全,为那里的贫困学生带去洗干净的衣物,还有书籍、二手电脑及助学金,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     

最初,老杨身边只有3位志愿者,如今已有17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和老杨去过万全,还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因为老杨知道了万全,他们相聚在老杨身旁,组成“助学朋友圈”。     

老杨的手机里,存储着伙伴们的电话。他最常联系的是物资学院的学生。正在读研二的张亚楠,去年冬天跟着老杨去万全家访。在膳房堡,她看到一位6岁小女孩的粉书包已变成灰色,拉链也坏了,心里很难受。回到学校,她发动班里同学捐款700多元,买了14个新书包,送给万全的孩子们。短短一年,张亚楠已跟随老杨去了万全10多次。     

10多年前,曾给老杨拍摄过纪录片的物资学院学生李迎笑早已毕业,但仍记得老杨的助学事业,最近六七年,他每年都拿出3000元委托老杨捐出。     

老杨的通讯录里还有个“善人组”,“这些朋友虽不太熟,但都是为孩子慷慨解囊的‘善人’。”老杨说。     

“善人李方勇”兄弟姐妹9人,全在北京开包子铺,每年凑出两万元托老杨捐给孩子们; “善人孙大元”通过报道认识了老杨,第一次和老杨见面,就捐出一万元;一位姓李的生意人,捐出了全新的570件毛衣;一位60多岁的老人,顶着烈日,骑了3个小时电动三轮车,将满车衣服从德胜门送到物资学院……     

15年,老杨身旁的伙伴们越聚越多,他们已帮扶500多名贫困少年。老杨把伙伴们的名字和每一笔资助都存进电脑的账本中。     

上百张受助孩子的笑脸拼出一张大大的爱心图,满头银发的老杨侧身站在图片前, “但愿有生之年,能资助更多爱读书的孩子,让爱心图变得更大,更圆,更满。” 老杨微笑着,仿佛看到孩子们的未来。     

原载:《北京日报》2014年12月30日特刊第4版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