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物院 >> 正文

【新华网】退休教师杨洪璋:从校园里发现“废旧宝藏”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赵琬微)“大学生军训用过一次的衣服,留给下一届贫困生使用,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其余的拿去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穿上后兴奋得满村跑。”北京物资学院退休教师杨洪璋说,在大学校园里有大量衣物、书本原本都可以反复利用,却被人们忽视了。

今年78岁的杨洪璋,在北京物资学院生活了快30年。14年前,退休后的他第一次带领学生到河北省万全县顾家沟小学扶贫助教,被当地艰苦的学习条件所触动。“没想到在距离北京才200多公里的村子,还有孩子因为没钱而辍学在家。”他说。回来后,他开始发动学校的师生捐款助学,还号召“一帮一”助学扶贫。由此,杨洪璋老师开始了往返万全县140余次的爱心旅程。

此后,杨洪璋联络了北京11所高校以及中小学的朋友,发动教师和学生为贫困地区捐献图书。这次募捐一共收到了3万多本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给万全县10所小学的学生们送去了来自北京的大学师生的温暖。

 “杨爷爷,谢谢您!”看到孩子们用物资学院捐赠的计算机学习时兴奋的样子,杨洪璋倍感欣慰。为万全县的募捐成功后,杨老师“变废为宝”的想法更加坚定了,他决心用这个理念帮助更多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

2003年,他发起设立“爱心捐助站”,号召全体毕业生在离校的时候捐献自己不再用的物品。在他的感召下,学生社团在校内收集旧衣物、废旧物资、废旧书本等;校园洗衣房免费清洗衣物,校园车队义务运送;学校还提供了12个库房、两个集装箱专门存放这些物资。

在“爱心捐助站”库房内,杨洪璋抽出一本书说:“你看,虽然是回收的旧书,但其实还很新,一点也不影响使用。”在这些库房里,存放着军训服、还有学生们捐献的衣物、棉被等物品,经过清洗整整齐齐、焕然一新。“在我们学校读书的贫困生,4年下来可以根本不用买教材,不用买衣服,甚至连鞋都不用买。”杨洪璋自豪地说。

“北京周边有2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杨洪璋说,北京有100多所高校以及很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存放着淘汰的、废旧的物资,只要有人细心整理,并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就可以变废为宝。

 “以前我们提倡艰苦朴素,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衣物用品淘汰得快。但还有一些人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还非常需要它们。对于废旧物品,我们不要轻易丢掉,轻易报废,或许就能解决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杨洪璋说,“我还会这样坚持下去。”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06月24日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4/c_1111286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