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幕后花絮】英文话剧背后的艰辛与快乐

6月11日—12日,由外语系排演的英文话剧《Ten Little Soldiers》(十个小兵)吸引了校园内关注的眼光,精彩的表演、独到的演出方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话剧表演之前的演员招募和宣传活动还令大家记忆犹新。在这场演出背后,师生们究竟是如何准备?幕后又有哪些不为大家所闻的艰辛与快乐?记者专程走进剧组,探知舞台背后的故事。

导演Robert:这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游戏

谈及这场话剧,最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是我校的外语教师Robert。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参加学校的话剧表演,并多次组织幕后工作,这次表演的话剧也正是他曾经表演过的最精彩的话剧之一,可谓轻车熟路,已有经验在先。

排练场上,,Robert对待此次话剧严谨仔细,周密认真。从每一位演员和幕后人员的选拔,到台上的每一个演员动作的设置,舞台道具的设计、摆放,他都要亲自过问,事无巨细。他会为演员们没有时间背台词而焦虑,帮他们出主意,寻找学习和排练之间的平衡点;他也会在大家忙碌之余插科打诨,用自己爽朗的微笑感染剧组的每一个人。因为Robert,让剧组每一位成员坚定了做好话剧的信心;也因为Robert,大家视剧组如家,团结一心,共克难关。

Robert老师所付出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平时训练很紧张,但大家还是想办法向他表达最真诚的谢意。Robert的生日正好在剧组排练期间,为此,大家瞒着他悄悄买了蛋糕。等当天的排练结束后,把他“骗”到庆生现场,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总管”袁欣:只想呈现一部最好的英文话剧

谈起袁欣,剧组的人都会风趣的称她为BOSS(总管),她是Robert老师的左右手,负责打理整个话剧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Robert毕竟是外国人,有些事情不方便与同学们沟通,袁欣便担任起剧组中上传下达的重任。

谈起与这场话剧的结识,袁欣说:“其实做一场话剧是Robert的主意,他有一次问我,‘我已经决定要做一场话剧了,你愿意过来帮我么?’我就说,‘行呀!’然后我就来了。”

在剧组,袁欣永远是最忙碌的一个,安排训练、与导演交流、与其他部门沟通、审核演员演出、安排各种幕后工作……一切事情都要由她来主持。“袁欣,你看看这样行吗?”“袁欣,怀表没有借到,怎么办?”“袁欣,又出问题了!”同学们有任何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找袁欣。演出时间越临近,她的工作越忙碌,有时候从早上七点一干就到晚上九点多。

对此,袁欣只是淡然一笑:“其实在这样的压力下工作,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我们做的只是想向全校师生呈现一部最好的英文话剧。”

话剧演员们:快乐和友谊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部话剧,最核心也是最辛苦的人自然要数20名演员。从敲定剧组演员名单开始,他们就全方位投入了排练中。

每天早上6点,他们便来到学校小操场背台词、对台词。刚开始,大家都不好意思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英语,怕自己讲错了闹出笑话,说台词的底气不足,声音也不够洪亮。这时,Robert老师就反复强调只有肯丢脸,擅于丢脸,才能把英语学好,把话剧表演好。于是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大操场的看台上,一个人在台上,另一个在台下,远距离对台词,逐渐地提高了音量,学会了用气息发声。

每一次彩排,演员们就不由自主的融入到剧本情节中。直接称呼对方剧本里饰演人物的名字,相互用剧本里的台词调侃……。在这里没有学院专业之分,有的只是对话剧的热爱。彩排后,大家还要相互交流,总结经验,指导老师Robert也会将同学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并逐个点评。

正是这些艰辛的付出与努力,才使得大家在正式的表演中自信大胆,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大家却说,最大的收获不是演出,而是从中收获的快乐与友谊。

幕后工作者:我们的努力只为观众的喝彩

在亮丽的舞台上的背后,还有一群为这场话剧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他们同样也为这场话剧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与心血。话剧幕后工作分服装、道具、舞台、化妆、宣传、灯光、声效、助理、翻译等多组,每个组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演员们的幕后支持组,而每个组的成员都经历了各自的酸甜苦辣。

服装组的成员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出服,仅北京市区的各个服装租赁处就跑了数十趟。服装组组长刘珏说,他们在去找衣服之前首先要反复推敲剧本里的人物个性和身份特点,然后将他们理解的每个人的服装款式设计成草图,拿给导演Robert审核,然后整改定型,最后再拿着样图到租赁店寻找。

本着节约为本的原则,无论是服装组还是舞台组、道具组,他们的理念都是“能借就借、没借再租、争取不买”。虽然外语系非常支持话剧的上演,但剧组还是要争取把经费用在最重要的地方。演出所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道具组发动周围朋友借来的。

服装,道具还是可以想办法获得,而舞台布景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没有现成的舞台可供使用,舞台组就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学校和附近的建材市场间,将原材料买回来自己动手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只能请教建材市场的老板,获取相关知识。有时候做个门窗什么的,好不容易做出来才发现尺寸不对,只得再修改。”组长张宽坦言,“其实报名参加这个组时没有想到会这么辛苦,之后意识到时有想过要放弃,可后来还是挺了过来。因为自己毕竟是组长,要肩负起组里的责任。”

 

每每谈到自己是不是很累这个问题,剧组里的每一个人都会露出略显疲惫的微笑。“还好,其他人比我们更辛苦。”他们总是这样说。每个人都在付出中都收获了友谊、知识及战胜困难的勇气,让他们能微笑面对汗水:“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一个整体。我知道其他人都在努力支持帮助着我。”这是剧组每一位成员的信念。

供稿/大学生记者团 张隽依然      

 

 

热点新闻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