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新 |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09-05-27 | 浏览量: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又是一年端午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也引起了记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多少?我校在传统文化方面开设的课程如何?记者就此在校园内展开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确切日期普遍都选择正确。关于每年的端午节是怎样度过的问题,40%同学基本上每年都会买粽子吃;33.3%的同学家里祖辈的人每年都会包粽子,很有节日气氛;有18.3%同学只是偶尔想起来了,买些粽子吃;而有8.3%的同学基本上不过端午节。
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80.7%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2,3%的同学认为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主义;5.3%的同学认为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8%的同学则对此问题不关心。整体来看大家对这一节假日的修订持赞成态度。
对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发扬保护传统文化上应该怎样做的问题上,55.9%的同学认为平时应该了解并适当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32.4%的同学对于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社会并体现其价值很关注;10.3%的同学觉得有可能的话自己会投身传统文化事业;而1.5%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都是陈旧的事物,和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从结果分析,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确实应该做,也能做一些事情,并对传统文化如何更好的发展给予了关注。
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说神话、民风民俗、国画书法,其次是传统中医、中华武术、民间工艺、饮食厨艺;大家关注较少的是中国戏曲、中国建筑,而对于农业文化和宗教哲学则很少有人问津。
法政系大一的国然同学说:“从小家长和老师就告诉我,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物流学院大二的张润同学告诉记者:“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觉得应该在同学之间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学校设置的人文类选修课恰到好处,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可以了解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信息学院大三杨金良同学对记者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日,一方面是为了让后人缅怀先人,另一方面是借此契机让我们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虽然韩国注册了端午节,但是在我看来,端午节永远属于中国,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了解我校目前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记者采访了我校外语系文化传播教研室讲师,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刘浏老师。他介绍道:“目前,我校文化传播教研室的老师开设了很多传统文化的课程,例如王少华老师自编讲义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欣赏》以及《名篇赏析》,这两门选修课在我校已开设多年,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还有全校学生都会涉及到的《大学语文》课,近年也加大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讲授比例。”
刘浏老师表示,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此类课程的开设收到很好的效果。每年的评教系统都显示出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评价都比较高,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课程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所以选修课程的上课率也比较高。
对于如何在大学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刘浏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目前,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定位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程度,只是笼统的知道传统文化很重要,却不知道如何学习与领悟,这就需要学生与老师多沟通交流,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刘浏老师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忽视。他透露,今后我校的文化传播教研室还将全面修订大学语文教材,其中也将凸显传统文化教育,另外建议学校能够通过选修课、组织社团活动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