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专家共议京津冀物流一体

2014年11月29日,第八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暨推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高峰会议在北京物资学院隆重举行。与会代表就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近期情况、取得成果、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方面各抒己见,为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摘选部分演讲,以大会主题为序)     

【鲁泽】“五个因素,十个建议”完善物流体系     

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会长鲁泽,对京津冀物流产业形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意见。指出物流业需改进的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物流产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应做到信息的共通共享和物流业的标准化。第二,注重沿海港口的互通合作,做到内陆港通港地区一体化,争取形成国际港口链。第三,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标准化。     

此外,还要关注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可以考虑建立区域性总部采购中心并借鉴国外的优秀实例。鲁泽对京津冀的经济、资源以及人才储备表示了极大的信心,雄厚的基础是我们的领先优势,提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区域物流的联合与合作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林友来】设定目标,勇往直前      

北京市现代物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友来,提出三点目标,一是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二是推动服务产业链的运作,实现区域物流合理发展的目标,三是服务居民消费保障的目标,让物流融入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卢中原】协同发展,物流关联     

中国市场协会会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以我国经济“新常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将不仅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应该让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研究京津冀物流一体化需要从产业关联,技术关联,组织关联和政策关联四个方面出发,从而达到经济成功转型的目标。     

【蔡进】指出现状,升级必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在这个过程中,三大需求中的投资需求不断地在回弱,发展内贸流通已成为必然,我国经济发展应从扩大消费的落脚点出发,其中最有利的路径是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蔡进认为,营造国内商业流通健康的发展环境,这不但需要按照依法治国的理念打造有信誉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商贸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交易更规范、更方便;而且,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从而便于形成统一、融合、开放的市场体系。最后,他强调实现流通方式的转型升级。主要致力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三个方面,把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思想放在第一位。他强调经济发展要实现速度型到效率型的转变,内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王选庆】打通平台,物流标准化      

商务部流通发展管理司副司长王选庆,表示中国流通业正处于变动时期。流通业经历了四次革新,分别是百货公司的出现,超市的出现,连锁店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出现。要善于抓住机会、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实现发展。流通业应与其他行业联合,这样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劣势互离”,例如,流通业与金融的联合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王选庆还表示应该打通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内物流资源的整合,通过大项目带动推进物流标准化。     

【刘伯正】发挥活力,不断创新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伯正,表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应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以软硬兼施的方式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还应发掘隐藏的制度设计。刘伯正的一句“都有病”,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刘伯正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病,只是病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而已。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是创新一体化,地方政府应打破思维的惯式,合理地让渡权利,并实现体制、模式、方式和政策的创新,以“只做不说,少说多做”的观念指导行动,破解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最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王洪存】电子商务影响流通产业发展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委员王洪存,就北京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对流通业的影响做了深入的讲解。北京电子商务的线上零售额持续增长,网络消费覆盖面迅速扩展,移动电商爆发式增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等,对流通业产生深远影响。电商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传统交易模式的变革,打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流通效率,等等。同时,电商存在的问题,如恶性竞争阻碍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缓慢、物流法律欠缺、网上支付安全等支撑体系建设需要解决。总之,对物流业的建设仍需付出努力。      

【崔介何】数据模型简析京津冀物流一体化      

我校物流学教授崔介何,对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测算方法进行了剖析。他以整体发展高度、发展均衡性、协调性等要素构造了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水平测算模型,并基于2008-2012年相关省市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京津冀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在物流一体化方面的发展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在整体发展高度及协调度方面介于两区之间,而物流发展均衡度却显著低于其他两大经济圈,但京津冀物流在产业贡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祝尔娟】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提出了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在如今的新形势新阶段下京津冀三地应该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其中,北京应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核心引领带动作用,天津则应在此三地协同发展中实现质的提升,河北应抓住机遇、完善环境,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实现腾飞。     

【姜旭】日本物流发展历程,对中国物流发展的借鉴     

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姜旭,以日本东京物流发展历程为例,为我们分析中国物流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考联想。他分析研究了日本全行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率变化以及按功能、支付形式等划分的物流成本构成的变化,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恽绵】交通现状阻碍物流产业发展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北京德利得物流总公司总监恽绵,对于我国以“堵”治堵的交通管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中国在交通管理方面对交通车辆几近苛刻的要求无形之中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构成了阻碍,货车限行、三轮禁行等规定让送货车辆无路可走。以“疏”治堵才是正确方法。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政府会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解决相应问题。     

稿件:大学生记者团杨萌萌、王嘉昕、王妍、徐梦丹、凌灵、杨兴静、张娟、夏启迪 

摄影:大学生记者团胡皓顺、尚苗、王静思、邢婉钰 

热点新闻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