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鲁宣 | 来源:新闻中心 | 发布时间:2018-05-18 | 浏览量:
尊敬的老师们:
你们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新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对“好老师”形象的准确描述,更是对广大教师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严格履行教师的职责,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此,我们向全校教师发出如下倡议:
一、恪守师德,为人师表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直接、最深远的教育。我们要时刻铭记教师的神圣职责,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恪守师德,弘扬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间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要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弘扬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学生道德的领路人、品行的示范者,自觉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二、精心备课,科学施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要模范遵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努力教好每一门课。要从每一堂课入手,将严格管理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有机结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自主学习,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潜心研究专业知识,不断跟踪学科前沿,更新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做学生求知不竭的源头活水。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敬业爱岗,忠于职守
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最具体、最直接、最重要。我们要自觉遵守为师之规,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规章制度,注重依法循规执教,要在教学活动中以文明的言行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遵守处世之道和教学礼仪,做到态度谦恭、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端庄,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弘扬正气,摒弃低俗,在课堂上坚持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课堂环境。坚决杜绝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自觉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我们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模范的言行和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带动学生,努力营造公正管理、清明廉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关爱学生,爱心育人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做到尊重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要理解学生,真正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他们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要关心学生,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民主、和谐、诚信、向上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维护教师形象。诚实守信,真诚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无私奉献,甘当人梯,诲人不倦,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尊重同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关心集体,热爱学校,服务社会,热心公益活动。廉洁从教,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勇挑重担,把个人的精力集中到教育工作中去,以教为乐,奉献不竭。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树立优良学风。潜心钻研业务,关注社会现实,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学问修养,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各位老师们,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当前,学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实现“立地顶天”发展战略,建设成为与北京副中心相称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办学新局面。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为学校的新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
201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