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发挥“四大”优势,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新高地—学校大运河研究院一年来建设发展综述

发掘和弘扬大运河文化,是学校传承历史、培育人文精神,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利用“四大”优势,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新高地。

区位优势——大运河研究院初步成为新兴智库研究的新载体

     

     

区位优势,是大运河研究院开展工作的优势条件。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运河,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忆往昔,通州作为大运河的起点,曾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今天,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工程,将继续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学校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学校毗邻京杭大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为开展大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区位资源和优势。学校倚运河而建,以物流为特色不断传承大运河精神。新时代传播大运河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自大运河研究院成立以来,立足学校流通、物流等研究领域的优势,借助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新平台,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大运河流域文化、经济、生态环境协调等发展新机制,全力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多样化落地途径,积极开展运河文化产业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研讨交流、成果共享活动,先后形成系列性理论成果和政策报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北京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传统优势——大运河研究院社会竞争力影响力持续释放

     

传统优势,是大运河研究院扎实开展工作的前提基础。学校中国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大运河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跟踪研究;运河专家陈喜波教授十几年潜心研究大运河;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十多篇,代表作《漕运时代-北运河的治理变迁》《大运河飘来的北京城》在大运河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作为通州政协委员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师生根据非遗项目“运河号子”改编的大型舞蹈《运河梦响》,在北京大学生舞蹈节中荣获一等奖。大运河研究院携手联盟成员单位,通过对大运河沿线文旅、经济、生态、民生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报送资政建议和专题研究报告,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大运河各项规划,持续释出“大运河智库联盟”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蓝图与路径已经绘就,远大梦想扬帆起航。

平台优势——大运河研究院研究成果形成与转化持续推进

     

     

平台优势,是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新高地的新抓手。善弈者谋势,学校党委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担当。2017年,学校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所,2018年整合资源,成立大运河研究院,6月6日成立“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并成为秘书处单位。大运河智库研究是探索高校大运河智库发展的新尝试,作为学校新的研究平台和抓手悄然而起,澎湃发展。利用这些平台,学校先后召开了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讨会,智库论坛成果发布会,积极参与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智库论坛发布会,开展了校内16个专项课题研究,作为秘书处单位牵头进行了为期半个月、21个城市大运河沿线专项实地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在《光明日报》8月9日第15版,整版刊登了研究院的3篇调研报告,同时调研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文史办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千龙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加强了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地方志、通州区委宣传部、通州区政协、洛阳师范学院、天津武清等单位的交流合作;融合传统文化、大运河文化、校园文化,精心打造了大型原创舞剧《运》,获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首演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入围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舞剧评奖,2018年10月25日《运》走进北京文博会演出,取得了持续的社会影响力。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运河研究院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队伍优势——大运河研究院富有使命担当、热情、专业的研究队伍初步形成

     

队伍优势,是大运河研究院开展工作的有力支撑。大运河研究院成立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全力支持。学校聘请了原《改革》杂志社总编辑、重庆智库理事长王佳宁研究员为我校大运河研究院院长,配置了研究院的办公室和会议室,抽调机关和学院人员兼职支持研究院建设,靠着热情、专业、使命和担当,几经磨合与锻炼,经过多次淘汰、成果导向、最终优选等方式,逐渐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智库研究队伍,为大运河研究院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早春二月,运河之畔生机盎然,渤海之滨气象一新。在这播种希望的时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规划纲要》提出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等协会、组织的作用,树立统一的推广展示理念,提高“千年运河整体”辨识度,形成全球知名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北京物资学院将积极发挥大运河智库联盟和大运河研究院等交流平台重要作用,传播大运河承载的中国故事,为把大运河打造成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做出自己的贡献。

共担重任,共享荣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出坚实脚步,携手追梦的动人故事正精彩展开。

(供稿/大运河研究院 孙杰、白硕)


热点新闻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