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物流学院 | 来源:物流学院 | 发布时间:2025-05-19 | 浏览量:
2025年5月17日,由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主办,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承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协办的“2025年‘供应链数智化质量创新与标准化论坛’暨第六届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年会”在我校盛大召开,会议由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大可主持。教育部工业工程教指委、国家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来自20余所全国高校学者、科研机构专家、行业企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供应链数智化质量创新、标准化及质量人才培养”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绘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发展新蓝图。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大可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本次论坛聚焦技术创新赋能供应链质量管控、构建特色标准体系、培养复合型质量人才三大核心议题,并提出共建创新实验室、开发认证课程、深化人才培养合作等具体倡议。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工业工程教指委主任委员郑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面对种种挑战,核心在于培养兼具数智技术与质量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肯定了工业工程教指委在专业教育创新方面的成果,指出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已形成特色课程群,但仍需应对人才能力结构失衡、标准滞后等问题。郑力校长特别提到北京物资学院构建交叉课程模块、深化校企合作、加入虚拟教研室等创新实践,并提出以数智化、协同化、国际化推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发展的三点指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原副局长李宣庆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质量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新形势下仍面临一些挑战,希望与会各有关高校在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指委和全国市场监管行指委的指导下,认真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有关部署,做好深化质量管理工程本科和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专业调整优化、推动全国高校工科专业开设质量通识课程、推动质量领域相关职业资格和能力评价考试向高校学生开放、对中西部地区未开设质量两专业的10个省份实施支教援建、推进更多制造业大省开考质量两专业自学考试等工作,共同推动高等质量教育创新发展。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宋同飞在致辞中分析全球产业链竞争态势,介绍北京市在推动质量提升方面的三大举措:完善政策保障,推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加强质量支撑,通过质量激励、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形成56个质量品牌集群;强化标准引领,北京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数量占全国五成,在量子信息、自动驾驶等领域积极布局标准体系。宋同飞总工程师肯定北京物资学院在标准制定、课题研究方面的贡献,并表示将持续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呼吁高校与专家共同参与首都质量工作。

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工业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教授何桢,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理事长、中国计量大学教授孙长敬分别围绕:AI驱动下的质量管理机遇与挑战、物流人才培养与供应链创新实践、全国质量人才培养现状与未来方向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



大会最后,由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刘若阳主持全国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联席会理事长单位授牌仪式,北京物资学院当选理事长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会议期间,全国质量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于5月16日晚在北京物资学院召开,研讨会由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褚东亮主持,北京物资学院、中国计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质量工程专业负责人围绕本学校专业发展历程、学生培养体系、就业去向、师资现状以及取得教学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全国20多所相关高校教师参加研讨会,研讨交流增进了兄弟高校了解,有利于推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参观环节,我校教务处副处长芮嘉明组织与会代表参观我校国家级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详细讲解展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物流学院副书记孙涛组织与会代表参观我校校史馆,我校宣传部部长刘世波为参会代表讲解我校发展历史及文化积淀,与会代表对我校的发展历程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与会代表参观调研小米汽车超级工厂。

本次会议凝聚了政产学研各界智慧,为破解供应链数智化转型难题、推动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物流学院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推动专业特色建设,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次大会在物流学院党委书记郝庆、院长姜旭的统筹部署下,计划实施直至圆满落下帷幕。未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协同创新,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在供应链数智化质量创新与标准化领域迈出坚实一步,对提升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张磊、陈静、王国义
摄影:邵舒羽、高歌
审核:刘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