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物院学人 >> 正文

实践创新方案 合力共享胜果——访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获奖团队

两年前,一场物流领域唯一的、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全国本科范围内的大赛在我校隆重举行让我们欢呼雀跃;两年前,全国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头衔更是让我们欣喜不已。然而,在今天,我们的团队不仅再一次蝉联全国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又摘得1个三等奖荣归,让整个学校再次沸腾!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由安吉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冠名,也是我校代表团参加的第四次比赛。其中,2009年第二届全国大赛我校获得2个三等奖,2011年第三届全国大赛在我校举办,我校获得1个一等奖。

作为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连续三届捧得大奖、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看似有着它的偶然性,但细细深究,却能够发现,在偶然中又存在着绝对的必然性。

企业实践,浇灌成功花朵

2012年9月,为迎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我校物流学院首先举办了“安吉杯”物流设计大赛校园赛,共有30个团队、150人参与了校园赛,角逐全国赛的资格。最后,两支主要成员来自中都物流经理班的队伍凭借他们在中都物流公司第一手的实习经验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全国赛的资格。

两支队伍的主要成员均来自中都物流经理班,这个结果着实让人乍舌。但他们能够在全校30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全国600多个代表队中摘得荣誉依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北京物资学院彼岸队

 “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刚开始进入决赛还是很紧张的,毕竟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很多名校的队伍,像上海交大、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这些听了就让我们有点畏惧的学校。但是在决赛第二天的上午,我们去现场观看了其他队伍展示答辩的环节之后,就对我们的方案很有信心了。”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彼岸队钟豪同学回忆说:“他们确实在建模能力、数据分析、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是他们的方案不够贴合实际,我们的方案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贴合实际。所以紧张的情绪减弱了不少。”

可以说,学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实战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制胜法宝。这一次,两支参赛代表队比以前的学校历届参赛代表队更加幸运的是,他们是来自中都物流经理班的精英。2012年9月,由北京物资学院与中都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 “中都物流经理班”首次开班,实现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也是我校深化校企合作,贴近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举措。

中都物流经理班的培养目标是在物流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零部件物流、销售物流、售后物流的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高素质实战型专业人才。经理班通过定制化的课程模块,包括汽车物流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职场能力三个模块的课程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专业汽车物流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安吉杯”物流设计大赛中拥有了领先其他选手的专业背景。

中都物流经理班开设的课程,均是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调整。学校很多老师牺牲了暑假时间,进入中都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具体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制定了适合经理班学生的课程。经理班不仅有本校老师教学,还有从中都企业内部请来专业人员对学员进行辅导,定期带学员进入企业参观和实践,真正做到了将课本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正是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使得两支参赛队伍的同学们比其他人更加接近企业,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了解企业最新的运作情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方案的提出也更加游刃有余。

正如经理班班主任田雪老师所言:“我们设置的课程实践环节非常强。”来自中都物流的第一手实践经验为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的他们赢得了一个新的起点,让他们比其他参赛选手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也让他们距离获得荣誉更近一步。

多方合力,收获成功果实

两支备战全国赛的队伍获得了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物流学院导师团队总结往届经验,对校园赛中脱颖而出的两支参赛队伍给予了专业指导,中都物流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们也对他们的设计方案悉心提出修改意见。决赛当天,校长王旭东更是亲自赶赴现场,观看了两队的答辩,这对于紧张参赛的同学们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学校的高度重视,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使得两支队伍携手跨越了初赛、复赛两道高栏,一起进入全国赛决赛,一起分享成功。

北京物资学院纵横捭阖队

在突出校园赛的重围之后,由池华远、郝江栋、何蕾、钟豪、公旭鹏组成的北京物资学院彼岸队获得了李彦萍老师的指导,由刘康、陈沛霖、邢癑、朱鑫洁、程凯组成的北京物资学院纵横捭阖队获得了刘俐老师的指导。其中,李彦萍老师指导的队伍在第四届全国物流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回忆起备战全国赛的日子,李彦萍老师这样说到:“从开始着手准备到全国决赛答辩的这8个月里,参赛的每位同学都很辛苦,因为这10名同学中的大多数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他们在面临找工作、考研等压力的同时还要备战比赛,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李老师还清楚记得,在进入全国赛的复赛之后,有参赛的同学恰巧被派到外地实习,他们只能凭借电话、视频等方式艰难地完成每一次的方案讨论、研究。“尤其是在参加全国赛决赛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为此推掉了很多面试机会,很可惜。但是他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闯入决赛,并最终取得骄人成绩。”在采访的过程中,李老师在谈到参赛的学生时非常自豪。荣获一等奖的彼岸队,他们设计的方案从方案成型到改1、改2……一直到改30,直到最后参加决赛时方案才最终敲定。每一次的修改都付出了老师的心血、同学们的汗水。也正是这些,才换来了荣获一等奖的喜悦。

采访中,参赛的队员们纷纷表示,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让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钟豪说:“学校和中都物流公司为我们配备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导师,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为我们提供了方案制作、PPT制作、答辩等方面的指导,还为我们专门提供了讨论场地。”指导老师们对他们参赛方案的细致讲解、对他们的关心鼓励,至今让他们难忘。中都物流公司为他们提供的《中国汽车报》,使他们掌握汽车行业最新资讯和潮流动态,对他们参赛方案的完善也大有裨益。

团队协作,共享成功乐趣

在指导老师眼里,看到的是同学们的艰辛付出、失去的面试机会,还有他们一遍又一遍修改方案的执着。可是,在参赛同学的心中,相比这些,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获奖的荣誉,还有更多。

备赛的过程也是参赛队员们不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见解和观点差异也曾让他们产生过分歧,但最终,相互间的支持和信任让大家迅速形成了统一的意见。钟豪同学说:“在参加决赛以前,我们大多是不变动组长和主力队员的观点,因为他们为此付出的很多。但是在进入决赛之后我们考虑的只有全队的利益,而不是个人付出的多少。以所有人的最终目标——第一名为主。”纵横捭阖队的刘康也在采访中说到:“在比赛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因为意见不合吵架,此外,由于我们大四一边还需要实习,还有考研的队友在时间上有些冲突,但是我们都以集体为主,舍弃个人的利益,相互理解,达成最终的一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他们在冲击决赛的进程中走得更加顺利。

参赛队员说,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也为他们增添了获胜的筹码。在决赛的准备阶段,安吉公司特地为选手们安排了调研阶段,选手可以前往安吉公司进行调研。其中,我校参赛同学前往上海实地调研了安吉公司现状,除了积极主动获取调研信息进行方案修改完善外,他们还通过观察其他竞争对手获取了相应信息。在参与企业和选手之间问答环节的过程中,我校参赛同学从其他学校同学的提问中获取了很多竞争队伍的信息,例如准备方向、准备程度等等,这些都为他们调整心态、准备比赛提供了帮助。

在决赛答辩环节中,大赛评委肯定了我校代表队的方案,认为方案非常贴合实际,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团队让评委在两天的决赛里第一次看到了 “生产节拍确立拉动频次”的公式,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其他队伍都忽视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公式。这个细节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遗憾的是,在最后答辩的过程中,我校的两支队伍通过抽签分到一个组内。他们既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更要一同为学校的荣誉而战。两支代表队都做了及其充分的准备,答辩均堪称完美,评委对其赞不绝口,称其准备充分且思路非常清晰。纵横捭阖队的全国整车运力分析被评委肯定为一大实用创新点,彼岸队的零部件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案则被评为本次大赛中最出色的 “入厂物流”方案。最终,彼岸队斩获一等奖,纵横捭阖队荣摘三等奖。

在载誉归来之后,两支获奖队伍中的同学们总结了参赛感受:“参加比赛,我们收获了很多平时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东西,比如方案设计、方案行文结构、PPT制作、模型的构建等,最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虽然过程艰苦,但是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供稿/校报记者 罗晓婕 赵御彤 侯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