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申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3年度科研计划一般项目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23年度科研计划一般项目的通知》。为做好我校2023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项目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科技一般项目依托理工农医类学科,社科一般项目依托人文社科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文化传承创新。

项目申报应重点依据《2023年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一般项目课题指南》所列研究方向开展,在学校重点学科领域内开展研究探索。

二、申报数量

北京市教委下达至我校的限额为科技一般项目3项和社科一般项目11项。

三、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市属高校专任教师,鼓励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申报。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独立开展研究、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保障所申请项目的研究时间。科技一般项目35周岁以下申报项目数额原则上不少于90%,社科一般项目35周岁以下申报项目数额原则上不少于90%。每个申请人限报1个项目。

(二)申请人在依托单位的在职工作年限(不含返聘的工作年限)应覆盖项目资助周期。

(三)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市教委科研计划各类项目(包括科技重大、科技重点、科技一般、社科重点、社科一般)负责人;

2.所主持的市教委科研计划各类项目被撤销者;

3.申请人承担市教委科研计划各类项目没有按时结项的,暂停2年申请资格;

4.已承担过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的负责人;

5.原则上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且40周岁以上;

6.连续两年(指2021、2022年度)申请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未获资助的申请人,暂停2023年度申报资格。

四、申报方式

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一般项目通过市教委科研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申报,平台网址为http://kyglpt.bjedu.cn。

申请人于2022年7月12日前平台提交。评审后,根据公示并无异议的推荐结果,学校进行平台系统提交至北京市教委。

无帐号的申请人自行在平台上注册,待科研处审核通过后即可登陆。

各二级单位汇总后,于2022年7月12日前,将《申请书》、《申报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kyxm@bwu.edu.cn。

五、资助经费

科技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15万元,社科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均为3年。项目申请者应在研究期限内,根据实际需求准确测算总经费预算,合理分配分年度经费预算。项目经费按照《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教育〔2018〕521号)要求,实行规范的预决算管理。

六、工作要求

各二级单位应加强申报组织,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规范;应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若出现申报资格不符、一题多报、虚假申报、学术不端等现象,一经查实,将依据相关管理办法处理,并取消项目相关人员5年内申请市教委各类项目资格。

联系人:孙巍   010-89534107


                                                                      科研处

                                                                    2022.6.30


附:2023年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北京物资学院“十四五”科学研究专项规划》,有效支撑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发展,进一步凝练我校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致力于在双碳研究、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流通系统建设、超大城市治理等领域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特编制本指南,具体如下:

1、面向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政策文件,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两区”“三平台”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子”联动展开研究,探索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策略。

(2)围绕数字经济+文化旅游、数字经济+金融业、数字经济+传统制造等展开研究,探索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和技术方法。

(3)围绕文旅商融合发展、体育赛事、数字消费、新型消费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展开研究,以消费转型升级为主题,探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4)围绕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环境治理等展开研究,探索推动绿色北京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技术方法。

(5)围绕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数字孪生城市、智慧治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等展开研究,以超大城市治理和人文北京战略为主线,探索提升首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模式、经验和技术方法。

2、面向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突出“绿色、协同、开放、数字”四大特色,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面向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两区政策设计等展开研究,探索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布局和制度创新,探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2)围绕社会基层治理、韧性城市建设、交通综合治理等展开研究,以宜居城市建设为主线,探索以首善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精治智治”的路径和策略。

(3)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集体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供给、就业与增收等领域探索科学的实施路径和策略。

(4)围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跨区域共享机制等展开研究,探索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路径和策略。

3、面向物流、流通产业发展新需求研究方向

依据《“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要求,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领域,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物流流通体系建设。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围绕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商贸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物流流通体系降本提质增效等展开研究,探索推进物流流通体系现代化的创新模式、优化方法和工程技术。

(2)围绕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建设,航空物流“双枢纽”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应急物流体系、保供体系建设及北京“四个中心”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开展研究,探索提升北京市“四个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技术方法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