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第十届“复旦社杯”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赛报名通知

在AI重塑学术研究范式的时代背景下,学术英语能力已成为大学生专业发展与科研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术交流的基础载体,学术英语词汇不仅构建了学科知识体系的语言框架,更是实现国际前沿成果精准理解与高效产出的关键工具。为应对AI时代对学术英语能力的多维需求,第十届“复旦社杯”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赛以“AI赋能学术: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为主题,旨在提升高校大学生学术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对学术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本次赛事不仅关注传统学术词汇的学习,更将AI相关术语融入测试内容,帮助学生了解AI时代如何优化学术英语表达,以此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培育大学生的未来学术素养。

本届赛事的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学术支持: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 复旦新学术;技术支持: 超星学习通

1.参赛资格:本次比赛面向全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学生。对学术英语感兴趣或已参与学术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国际会议交流等)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2.参赛费用:本次赛事为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

3.赛事组别:本次赛事分为本科和研究生组、高职高专组。

4.赛事形式及时间:

赛事全程线上进行(超星学习通APP);

赛事动态可关注“复旦新学术”微信公众号或学习通app的大赛专区;

5.奖项设置:

赛事所有参赛学生赛题难度一致,比赛成绩按组别统计并划分奖项。

初赛:初赛后进入复赛即为优胜奖。组委会根据初赛成绩结果,综合考虑比赛题目的难易度并对比历史数据,划定分数线,确定复赛资格。

复赛:决出比赛各组别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以参赛总人数评定。

◆ 一等奖为复赛成绩在组别前2%的参赛者◆ 二等奖为复赛成绩在组别前3%-5%的参赛者◆ 三等奖为复赛成绩在组别前6%-9%的参赛者

决赛:所有在复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可参加决赛。

决赛规则:决赛题目数量不限,每人有三次错题的机会,答错第四次将自动交卷显示分数,如果超时也算答错一次。从坚持到最后的选手中选出20名全国特等奖获得者,授予“学术英语词汇之星”称号。评选出“学术英语词汇之星”特等奖(不分组别),并颁发相应奖品。

所有获奖者将通过学习通APP获得电子版第十届“复旦社杯”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赛证书。如需纸质证书,可支付快递费和工本费获取,详见赛后通知。

6.测试范围:比赛词汇范围基于《上海通用学术英语参考词表(修订版)》,见附录。该词表由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包含9502个词汇,覆盖多个重要词汇集合:1) BNC3000词族100%,2) AWL词族100%,3)雅思核心词汇90%,4)托福核心词汇89%,5)四、六级词汇99%,6)欧框词汇85%和7) AVL词汇100%。

7.测试内容:考察参赛者学术英语词汇的广度即词汇量大小,和深度如词义变化、词汇搭配和词汇应用能力等。本次赛事词汇内容除来自学术文章和学术期刊论文的跨学科通用学术词汇外,还涉及人工智能术语和基本功能,以便在促进学生学术词汇学习的同时,了解如何用AI工具赋能我们学生的学术学习。考试题型均为单项选择题。

8.比赛准则:为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参赛者必须遵守比赛道德规范,诚实进行比赛,保证参赛身份的真实性,不得冒用他人身份参赛,如有虚假,将取消比赛资格。

线上考试将采取技术手段监测比赛过程,禁止学生多终端进行考试;指定考试终端为手机APP,考生只能使用手机登录学习通APP进行考试,满足线上考试需求;在考试过程中对学生作答终端进行切屏控制;采用线上监考模式,监考人员实时对考生进行考场巡查。考试过程中系统将不定时抓拍监控和切屏控制,监考人员若发现任何异常,有权提醒考生注意或要求考生开启直播,若考生不配合监考工作次数超过3次(含3次),监考人员有权强制收卷并以“作弊”标记论处。

9.报名方式:学习通扫描“报名二维码”报名。



(注意,报名表中的“学校负责人”选项可搜索学校名,选择本校的负责教师)

※ 学校负责人:北京物资学院(潘爱琳)

10.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4月23日。

11.联系方式:学生登录学习通APP,首页右上角,输入邀请码qq92516,进入大赛专区。


北京物资学院教务处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2025年3月20日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