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物资学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强化思政工作,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加强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通过让学生参与重大活动,让实践活动赋予思政内涵,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真正让学生“外化于行”。
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 让红色故事助力青年成长
在加强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北京物资学院充分发挥思想性和理论性优势,创新课堂形式,挖掘有温度、有思想、有质量的红色故事,让历史故事闪耀新的时代光芒。
杨柳依依是北京物资学院的一名基层辅导员。她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思政工作相结合,根据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因材施教,采用对象分类、内容分层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针对三类学生群体精准选取三个红色故事作为教育引子,力图将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面向学生干部,她选取了长征途中一名军需处长在过雪山途中将唯一的棉衣让给战士们,永远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故事,教育学生干部,新时代长征路上应该具备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能够在关键时刻牺牲小我,奉献集体。面向支部学生党员,她分享了扶贫干部黄文秀的故事,引导支部党员将个人理想信念、职业规划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毕业后投身到一线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去,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面向年级450名同学,她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无名英雄——李白的故事,致敬无名英雄,教育学生要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史宣讲,生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老师们不仅在校内宣讲,更积极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将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开在了各行各业的第一线。从通州区中仓街道到朝阳区兴隆社区,从通州区国税局到房山区四合村,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到京东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史宣讲,走出了校园,走进了乡村、社区、街道、机关、企业,助力红色基因赓续于广阔的京华大地。党史宣讲,宣讲者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通过专题培训和参观主题展览,学院教师深切体会到,党史学习教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针对听课对象,围绕中心工作,将其讲活讲新。
在社会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 引导学生在伟大复兴中奉献青春
党史学习教育,贵在实践。学校历来坚持学生以志愿服务的实践方式让思政教育丰富起来鲜活起来。用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话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参与到了社会服务,进而还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21年上半年,北京物资学院265名师生参与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对于他们来讲,这次参加集训、排演的过程就是最生动的党课。合唱团成员张梓俊说:“当谱子真正拿到手上的时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由然升起。每一次排练,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对歌曲都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排演。”经过近四个月的排练,学校师生在天安门广场上用青春之声唱响了经典旋律,用青春之声呐喊出了铿锵誓言。据悉,在前期集训过程中,学校参训学生中有11人发展为预备党员,5人成为发展对象。
除了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活动的师生,学校还有85名志愿者师生,承担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的饮水服务、人员引导等工作任务。志愿者团队的孟笑靥说:“能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为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这是一种荣誉。我觉得参与这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思政教育,对于我今后的发展和走向社会都是一次难得的教育过程。”
此外,学校还参与到冬奥会的物流服务支持工作,通过为赛事实习研究生拟定研究课题、与冬奥会物流部合作建立冬奥会主题实践基地等方式,建立与奥运会服务相适应的培养体系,拓展服务渠道,助力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日常 在学习实践中润物细无声
在北京物资学院看来,思政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不只存在于第一课堂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而是“时时、处处、事事、人人”的教育。
为此,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活动,通过各类活动营造氛围,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实质。
比如在学校举行的 “红心向党·舞动梦想”第十一届校园舞蹈大赛中,各二级学院带来的精彩舞蹈,充分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充分融入舞蹈当中。《足迹》通过最直接的肢体语言表达了追逐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精神;《殇1937》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不放弃希望,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完美展现;《觉醒》将五四运动时期一代代爱国青年奋起反击的过程表达得淋漓尽致......舞蹈大赛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更为广大学生上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
此外,在“百年铸辉煌 永远跟党走” 首届艺术作品展上,学校汇集了全校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多艺术门类作品近百件,广大师生精心创作,以书言志以画抒怀。这些作品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展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素养,抒发了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