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校庆40周年 >> 校庆动态 >> 正文

圆桌对话:期货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

叠翠流金,丹桂飘香,凝眸回望物院砥砺前行四十载!为迎接学校40周年校庆,构建校友沟通交流平台,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人才培养论坛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圆桌对话阶段。圆桌对话第一部分的主题为“期货市场人才需求特征与趋势”,由北京悟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胜主持。

大商所市场发展部执行总经理张立认为,就大商所期货学院十几年的发展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时刻保持与时俱进,避免从业人员培训出现局限性。交易所培训注重期货从业人员的理念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期货学院则更注重期货的交易和操作实战,希望两者能够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郑商所会员部宋晓彬经理鼓励在校学生通过参加“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了解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和品种,以赛促学。他认为,在校阶段不仅要将基础打好,还要注重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表示,期货市场30年风雨兼程,想要不被时代摒弃,就要适应新的办学理念,在期货市场创新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线上线下办学需要常态化。他希望未来通过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

原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强教授认为,期货学院成立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期货学院应完善新的办学机制,多培育人才、创造人才。他提出,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最好时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行业发展的机遇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机遇。期货学院的建立推动了高校办学模式由量变到质变,对行业、市场都意义非凡。

1CE14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常清教授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期货事业做大做好。今后十年是期货市场质变的十年,期货学院对时代的贡献是巨大的,希望学生们打牢基础知识,努力实践目标。

成泉资本总经理胡继光校友结合自身经历给在校生提了几点建议: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课,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任何时候不要怕出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思维模式。他认为,期货学院的建立很有前瞻性,很多股票市场衍生品都处于萌芽中,需要慢慢探索。

信达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校友提到,期货市场前景可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人才实战性还有待提高。他建议通过培训讲座的形式提高高校教师期货职业素养;专业招生应拓宽口径,培育复合型人才。他还提出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尽早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粮期货副总焦健总结了期货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期货市场受环境影响,波动性很大,但这种波动处于可控范围;“期货”频频出现于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期货市场慢慢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要知行合一,将教学融入实践;期货市场的研究体系今后会不断得到完善。

第二场圆桌对话的主题为“新时代期货业的产教融合发展”,由经济学院刘荔副教授主持。

一德期货吕拥华总经理认为,期货学院的成立是学校资源大整合的契机。要想在行业立足,需要走进实践、发挥自己的价值,要一以贯之地坚持,无论行业处于高潮或低谷,要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首创期货总经理黄晓作为物院校友,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想要做好一件事需要不断坚持,学校的培养和自身努力缺一不可。他承诺,作为产业导师和过来人,会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多举办讲座活动,丰富学生的行业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多铺路。

南华期货北京分公司张一伟总经理提出,从产业角度来看,要积极培养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择业时要找准定位,将兴趣爱好和工作相结合,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方正中期期货公司研究院王骏院长表示,近年来期货公司的研究人员越发紧俏,想要成为优秀的研究员,需要在大的平台中历练;同时,公司的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起到关键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圆桌对话的最后,经济学院王宝森教授、冯玉成副教授和单磊副教授分别对期货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市场在不断进步,教学要有创新,要与时俱进;辅修课程是人才培养一个很好的方向;要发挥优秀的校友资源,积极利用产教融合平台。

在全体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期货人才培养论坛落下了帷幕,短暂的聚会无法盛装物院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昔日懵懂少年已成长为各领域的中流砥柱,学校将致力于以“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学以致用、传承引领”为办学目标,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面,构建一个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战操作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将秉持“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理念,进一步开拓创新,集聚多方力量,汇聚多种资源,为培养出更多更好期货人才砥砺前行。

(供稿/经济学院)

热点新闻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