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法学院组织了一场国家级课题申报辅导讲座。本次辅导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彬教授,为师生们深入解析国家级课题申报的要点与策略。
张卫彬教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以其丰富的申报经验,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在辅导讲座上,张教授首先强调了课题申报的“新”原则,即创新的角度进行讲解。他分享了自己四次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经历,其中第一次申报耗时三年,体现了他对科研工作的坚持和执着。张教授指出,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才能在学术界脱颖而出。
接着,张教授主讲了“高”字原则,强调课题的申报需要有高政治站位和高立意,同时要紧密契合国家战略,关注国家当代的重点需求。张教授认为,只有站在国家的高度,才能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
随后,张教授讲到了除了创新还需要有深度,研究有深度才是成功的关键。他指出,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在学术领域取得突破,这也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
在课题的申报方法方面,张教授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以及研究进展、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研究计划和可行性、创新之处、研究基础、预期成果以及参考文献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他强调,在具体论证方面,需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课题的生成方面,张教授强调“写中看,看中写”,即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审视和反思,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在课题的对话方面,他提倡兼听则明,高度重视与小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以拓宽研究视野和深化研究内容。
张教授还非常强调需要坚持,只要坚持便一定会成功。他鼓励师生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面对挑战。
最后,张教授对于法学院教师所申报的15个题目提出了相关的看法以及建议,老师和同学都受益颇深。通过这次辅导讲座,师生们对国家级课题申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会议最后法学院彭幸副院长对于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强调了本次辅导讲座对于提升学院师生的科研水平和申报能力的重要意义,后续会在申报课题更多方面进行学习与交流。
此次辅导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科研信心,也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稿人:靳建栋
摄影人:靳建栋
审核人:彭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