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田立平,信息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名师、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主讲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四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其中两项排名第一;两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北京市“青教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物资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2020年9月10日,在学校召开的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田立平老师代表优秀教师发言,分享了自己教学生涯中经历的挫折和成绩,他说:“我曾经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提到,工资是一个人在劳动工作中付出所获得的报酬。但是在教学事业中,我得到的‘精神工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应得到的‘物质工资’。”田立平教授的这句话让人记忆深刻。
作为一个从教34年的老教师,他如何做到与学生们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又有着哪些令人难忘的教育故事呢?让我们走近田老师,去感受他感人至深的教学经历。
因材施教 教导有方
田立平老师所讲的《高等数学》和《微积分》是两门理论性高、逻辑性强的基础课程。如何让理工及经管学科基础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如何让学生在课后更加高效地复习相关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打好学习专业课的基础?田立平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授课方式。
“学高数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很重要,听老师讲总比自学省时间且效率高”田老师说。想把相关的知识点讲活,就要对理论性问题追根溯源、理解本质概念,只有前期夯实基础,学生后期学习中才会深入理解知识点,这是田老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知识的根本思路。“我会从浅显的基础开始,让学生想到过去高中的相关数学概念,慢慢去诱导学生理解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将二者之间建立起必要的知识桥梁。”田老师还介绍了一些小秘诀,比如,课上督促学生记录整理笔记,便于更好地理解各类问题;课后为学生布置针对性较强的作业,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合理的转换问题形式也会让学生在知识应用方面学会变通。
在教学中,田老师总会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的视角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我曾经一度认为理工科的知识点不用听,在例题中寻找共性才是上策。在一次随堂测试中田老师发现了我的做题方式总是套用公式的问题。并在课后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询问缘由。”一位2018级信息专业学生向记者分享道:在谈话的过程中,田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了解我们这届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让我明白了学习中的技巧远比游戏中的操作要简单。例如:12点下课你可以回宿舍、去食堂吃饭或是到学校大门口领快递。“这就相当于你要明确做这道题是要求极限、求导还是积分。”教学是一个良心活,田老师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学生的成长。“幸亏田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陋习让我及时纠正错误,让我在学业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我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受益匪浅。”在向记者分享这个小故事时,这位同学的眼中流露出满满的感激。在学生们的眼中,田老师对数学方面知识的研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互动的形式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完美地展现出了物院优秀教师的风采。
近年来,田老师身体状况不佳,在身体恢复期间需按照医院要求定期赴诊。但田老师坚持认为没有必要因为生病而耽误工作、减少工作量,依然坚守着在自己的课堂上。2017年,田老师被查出患有冠心病,但是他为了不耽误给同学们上课,放弃了住院治疗。2019年,田老师因为冠心病发作不得不做了手术,但他仅在术后一周就重新站上了讲台,按照正常课时给学生授课,并且上课时基本是以站姿为学生们书写板书。“我很享受我的讲台,轻伤不下火线,只要我还能工作,我就会坚持不懈地带着我的学生走下去。”田老师说。
在妻子牛莉萍老师的眼中,田老师更像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铁人。牛老师评价说,在生活中与其说田立平老师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最负责任的人民教师。“不论何时,立平总会为身边的人传递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哪怕是平时的交流中,他不会去评论一道菜的口感或者服饰的美丑,而是在考虑这种教育方式适不适合新一届的学生。或许他的审美有些跟不上潮流,但他教书育人的能力绝对是与时俱进,甚至走在教学潮流的最前端。”
面对疫情舍我其谁 身为党员身先士卒
田老师自1986年任教以来,从事一线教育工作达34年,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也品尝到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苦楚,更领悟到了师道尊严是教师职业操守的真谛。
从教34年,初心不改的田老师表示,无愧自己的选择和坚守。2020年1月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影响,日常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被打破。高等数学是我校的基础公共课程之一,上课人数众多,上课模式改变对其影响最大。田老师身为学校骨干教师,深知在克服困难时自己理应身先士卒。面对突发情况,考虑到课程教学特殊性,田老师与其教学团队在课前多次研讨,最终确定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授课模式。对于长期开展线下教学模式的田老师而言,线上授课无疑为他的教学增添了一道新的难题,但他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最终成功克服了这一困难。
2020年2月29日,学校线上课开启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田老师独自在空荡的教室中录制课程,只为给学生提供更真实的课堂体验。为了使课堂互动更为有效,他把学习通、微信、腾讯会议等多种授课途径相结合,竭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虽然教学策略看起来已经完备,但是田老师还是时刻忧虑着:“虽然我身处教室,但当面对的是一个冰冷且毫无感情的录像机时,心里总会担心我的学生们听懂了没有?没有人回应的感觉也让我对教学能力产生了质疑。”
其实,几年前,田老师曾积极探索过线上课程的可行性。为了结合时下流行的教学方式给同学们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他曾利用三年多的业余休息时间,创建了时长140多个小时、包含373个视频与800多道跟进练习题的高数MOOC,并在“爱课程网”和学校MOOC平台投入使用,随后又创建了微积分MOOC投入学校MOOC教学平台使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田老师坚守在学校二号教学楼第一报告厅,与两名工作人员和三台摄像机一起,克服飞机轰鸣和上下课铃声等种种因素干扰,努力为同学们准备出一节节好课。田老师也曾累到几近崩溃,也曾在一个人写脚本、制课件、录视频、编习题、做答案的繁重工作中自我怀疑过,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电脑上贴着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大字,他便提醒自己要砥砺前行。也许我们很难想象到,一段15分钟的课程视频,需要将近两个小时的反复修改才能录制成功,呈现到同学们的面前。这是田老师的坚守,也是他的情怀所在、价值落点。
如今,同学们已经顺利返校,正常地接受面授课。每当遇到学生们面带微笑跑过来跟他打招呼,谈论他们上过的他讲的网课,称他是他们的高数“男神”的时候,田立平老师的心里都是满满的激动和幸福。
桃李天下并非一人之功 物院师资力量仍需传承
田立平老师表示,他在高等数学和微积分教学领域并未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能取得现在的成就离不开整个教学团队的协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是物院教学团队的光荣传统。
田老师身为指导教师组中的一员,先后指导了10多名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后来都成为了教学骨干,并且获得过校级及以上各种教学奖励:6个北京市请教赛一等奖,全国微课大赛一等奖、华北赛区特等奖、一等奖等12个奖项。其中,有两位教师分别成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和首届校级教学名师。
田老师笑言:曾有青年教师问我,何来那么多时间能将教学和科研都做到那么好?也许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也不是什么神,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教学和科研上而已。”田老师用11个“心”总结了自己的成功之道:“对学生有爱心,对同事有诚心,解答问题有耐心,接受批评有虚心,帮扶别人有真心,兢兢业业有恒心,钻研教法有潜心,争做名师有信心,工作有责任心,对待利益平常心,天天都有上进心!”
在学校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田立平老师还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教学改革之中去。”确实,作为一名老教师,田老师不仅不断为自己学习充电,而且坚持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始终融合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高效的课堂与课后学习体验。教书育人或许已成为了田老师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尺讲台一生情,或许每一堂课到结束之时,同学们的一声“老师再见”才是年过半百的他倾其力、谋其事的真正意义所在。
(策划指导/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记者团网络新闻社要闻部 刘嘉伟 蔺子健 图片/大学生记者团校报社 王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