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且前行 功成不居沐我心——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采访记

时间:2019-10-10    来源:新闻中心     浏览:   

受访人简介:

王之泰,男,1939年2月出生,北京物资学院教授、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院士,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物流专家委员会主席。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中国物流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等职。

王之泰教授是中国物流行业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专业领域不懈探索数十年,集物流研究之大成,见证了中国物流理论的兴起和物流产业的成长壮大。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如是说,然王之泰老教授实属此诫言的真人演绎。王老——这位物流界泰斗级别的大师,倾尽半个世纪的岁月去演绎着纯粹执着、顿开名缰利锁的人生画卷,诠释着淡泊明志、夙夜在公的思想理念。

 

 

无心插柳柳成荫 道是无心却有心

常言道:英雄造就时代,时代成就英雄。动乱之时多将才,硝烟弥漫中千军万马呼啸也;繁盛之时多文才,推杯换盏间文思泉涌惬意也。在特定的时代,生活在其中的众人便会对应的缚上这个时代的枷锁,命运也由此而生。王老的一生,按他本人讲,便是那个时代下阴差阳错的产物,是无法选择的命定,亦是自主选择的机遇。王老于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国家物资总局工作,自此,便与物流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段缘分的来由始于当时国家的格局,据王老的回忆,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人并没有太多的自主选择权,所有人都服从国家的分配。在此不可更改背景下,王老终究正当少年,自负热血朝气,虽不妄想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但仍愿勤学苦读自我充实。在渴望汲取国外优秀文化的动力下,王老开始阅读日文著作,倒不是有什么原因,只是日文字形与中文最是相似,利于自行阅读。日本对物流这方面的研究较多,王老在学习的过程逐步了解加深对物流的认识,再加上本就隶属于物资部管理,慢慢地,就选择进入这个领域。而后来从日本引入“物流”概念,首次提出“配送”的概念也好,专注研究物流,发表《城市物资配送系统》《论配送》《配送研究》《现代物流学》《物流手册》和《再生资源学》等著作也罢,只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能闲着,总要找点事做”,不为名利,不是被迫,仅仅是出于一个国人对工作对自身的进取精神。由此可见,既是物流选择了王老,亦是王老选择了物流。王老在回忆这里的时候,谈起来感慨坦然,他说,“这就是命运,谈不上奋斗,也没有拼搏,就是一种工作。不过是每个人面对工作的选择不一样,而我恰好愿意多干点儿事。”对于从事物流方面工作,王老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字,干!最初文革期间,物流发展缓慢,甚至“物流”这个词汇都未成形,行业的灰暗前景并不影响王老的心态,他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实干。后来改革开放,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热潮,大量的外国思想文化引进中国,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借用王老的话,“我们那一代人,没有改革开放,不可能把物流弄起来,物流的发展走到现在,没有改革开放根本不可能。不管是物流这个行业,还是物流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很大得益者。”

时代的存在变迁自有它的意义,生活在时代下的你我无需自恼,只需要在命定中坚持自己微小的选择,命运总会在暗地标注好价格,把你应得的全部送予你。正如王老,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好,改革开放也罢,始终坚守着物流,似是画地为牢,但终究看到物流发展昌盛之日。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孔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至耄耋之年的王老很好的诠释着他所处年纪的理想状态——与人方便,随遇而安。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拥一颗淡泊之心,顺其自然的生活。“物流是我毕生的事业。”然如此淡泊平和的老人,在说这句话之时,却是异常的铿锵坚定。事实确如王老所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先生,在与物流相处了大半世纪之后,仍然没有放下对物流的执着。当得知王老患阿兹海默症时,记者无疑是极其讶异痛惜的,但王老只是淡然而豁达地一笑:“这只是一种病,医生说我过去用脑太多,这就是代价,要我现在不要太过用脑。”既然如此,莫不是王老与物流的缘分止于此时?然王老接下的话让闻者深受触动,他说:“我现在还能写文章,字数频率也不多,一个月写一篇,医生对于这件事也很奇怪,不过,只要我的脑子没坏,我就一直写下去。”原来热忱与执念真的可以战胜一切,原来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呀,哪怕是在患上阿兹海默症之后,哪怕在在他记忆愈发衰退遗忘过去大部分事情之后,他依然怀着炽热的心,执拗的关注着物流的态势,借助电脑坚持着每个月写一篇文章,笔耕不辍,退而不休,为中国物流产业的繁荣发挥着似火的余热。最初是迫于生计而从事,却也是真挚的热爱着,前者不是一种罪过,后者也并非荣耀,物流之于王老,便是如此吧。

 

数年辛苦不寻常 却道逍遥不记年

对于大师级别人物经历的磨难与辉煌,世人总是充斥着好奇的。“我不怎么记得了”,遗憾的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回忆之后,王老只是如此道之。由于病症的缘由,结合着本身对荣誉对磨难的淡然,曾经的波折也好荣誉也罢,在王老的记忆中只剩下了模糊的影子。他不记得了,不记得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自学国外知识的坎坷波折,不记得在近乎零基础结合国情引进新的概念的步履维艰,不记得兢兢业业书写一本本作品普及新事物的艰难困苦,亦不记得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等的功勋卓著,不记得被尊为行业专家的功成名就,一切的或荣誉或波折的过往,他都不记得了。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他被称为中国物流界的泰斗,只是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泰”字,所以大家都开玩笑说他是泰斗,他的泰斗之名不能做实。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每一次物流人谈起第一次较完整的将物流概念引入我国,脸上印满骄傲自豪之时;在每一次翻阅《国外物资管理》杂志,阅读国外物流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之时;在每一次学习研读《物流学及其应用》——我国第一个以“学”的名义出版的物流专著之时;在每一次拜读《配送研究》,惊叹于首次提出配送的概念之时;在每一次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现代物流及配送13讲》,逐步熟识物流这个行业之时,都深深地被王老折服。对于物流,王老从最开始从零到一的引进,到之后探索研究促进物流高效发展,再到退而不休的热爱与关注,这实在值得称一声“泰斗”!

沧海未必桑田,物是未必人非,想来,那些已被王老遗忘的功绩成就,并不会随着他记忆的衰退而就此消逝,而是连同着他本人或淡然或执着认真的精神,镌刻在每一位读者观者的脑海中,铭刻在明天不定的青史里,闪烁着永恒。

撰稿/大学生记者团于晓立  王诗梦

最新动态